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之一,*為重要的環境組成部分,土壤污染所帶來的危害已經日益可見。隨著工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也越來越突出。
土壤重金屬污染指的是土壤中的各種重金屬元素超標,超過土壤能夠承受的極限值,重金屬超標對于土壤的自循環能力有很大影響。據統計,當前我國被污染的土壤面積達到 5000 萬畝,土壤中出現的重金屬元素主要有汞、鎘、鉛、鉻、鋅、銅等元素。近年來,土壤中的重金屬元素含量還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
造成土壤重金屬污染的主要原因是隨著攜帶大量重金屬的工業、生活污水排放河道、各種生活垃圾的隨意傾倒都是造成重金屬污染的罪魁禍首。
土壤重金屬污染已經嚴重影響到人們的生活,不僅對地上的植物和地下的微生物產生毒害,從而影響到農作物產量和質量品質的下降,因此土壤重金屬的污染問題已經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重視。
根據統計,我國至少超過10%的耕地已經收到重金屬的污染,每年糧食產量就減少1000萬噸,專家指出,我國土壤重金屬污染目前表現為由工業向農業轉移、由城市向農村轉移、由上游向下游轉移、由地表向地下轉移、由水土污染向食品鏈轉移,日積月累的污染正在演變成土壤污染事故的頻頻發生。
如何修復土壤,成為我國研究的重要方向, 2011年,第一個國家級土壤修復示范項目—大環江河流域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工程項目實施。項目利用自然界的重金屬超積累植物,吸收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屬元素。2013年,四川綿陽某處鎘污染土壤修復過程中采用了離子礦化穩定劑,結果顯示,經過該技術修復后重金屬浸出濃度大大降低。2014年6月國土資源部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電動力學與PRB技術聯合修復有機氯和Cd和Cr(Ⅵ)污染土壤》項目在湖南啟動。 項目首次利用電動力學—滲透反應格柵技術和電動力學—固化技術相結合的方式,對復合重金屬污染土壤 進行研究,為土壤修復提供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撐。* 近成都某公司創新研發了土壤重金屬修復生物原位鈍 化技術和產品,應用效果顯著。專家研究表明,植物具有響應重金屬Cd脅迫信號轉導的分子調控機制,由此為我們土壤重金屬污染植物修復基因工程提供了新的技術途徑和基因資源。 我國受重金屬污染的土壤面積越來越大,在這種背景下,修復工作要在摸清不同土壤重金屬污染原因、重金屬種類、范圍、程度及遷移轉化規律的基礎上,把物理修復、化學修復、植物修復等多種修復手段進行結合,采用*有效的生物修復綜合技術,同時 充分運用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等**技術手段來提高生物修復的實用性,并不斷開發新技術,篩選、尋找更多的超累積植物,充分發揮土壤、動學、植物、 微生物等學科的特點進行組合修復研究將是今后的趨 勢。